陈允平
陈允平,字君衡,一字衡仲,号西麓,宋末元初四明鄞县(今浙江宁波市鄞县)人。生卒年俱不确定,前人认为“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(1215-1220)比较合理”,“卒年疑在元贞前后,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”,暂依之。少从杨简学,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。有诗集《西麓诗稿》,存诗86首,《全宋诗》另从《永乐大典》辑3首,从《诗渊》辑50首,共计139首。有词集《日湖渔唱》和《西麓继周集》,各存词86首和123首,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,《全宋词》无另辑者,共计209首。

陈允平出身官宦世家,生年在宋宁宗嘉定八年至十三年间(1215-1220),卒年约在元成宗元贞年间(1294-1297)。允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,清代袁钧《鄮北杂诗》云:“寒菊宜霜晚更新,掖垣再世掌丝纶。阿咸老去营西麓,不愧家声故国臣。”(诗末有注: “陈文懿居仁、清敏卓,父子西掖。)从诗中可看出陈允平家学渊源主要来自祖父陈居仁和五伯父陈卓,而得益于陈卓尤多。除家学渊源外,允平又从杨简学,入太学。杨简为当时著名哲学家,学者称“慈湖先生”。咸淳九年(1273)郡守刘黻创慈湖书院于杨简故居,以允平相其事。陈允平的早年基本上是过着富贵而文雅的无忧生活。他喜欢“萧散云根石上,瀹茗松泉,注书芸阁”。他的《鹧鸪天·寿表兄陈可大》词云:

四壁图书静不哗。里湖深处隐人家。斑衣自斗百家彩,乌帽亲裁一幅纱。

新酿酒,旋烹茶。半溪霜月正梅花。前庭手种红兰树,看到春风第二芽。

词中再现了陈氏家族子弟萧散文雅的生活情趣。正是这种家风的熏陶,养成了陈允平的骚姿吟骨以及雅正的审美趣味。

陈允平把科举应试看作登天之举,极为重视,然屡试不第,仕途不显,故任官时间短且沉沦下僚。据《宁波府志》载陈允平曾于理宗淳祐三年(1243) 任余姚令,后在严州(又称睦州,今为浙江杭州属地) 任职。罢去后,放浪山水间,风姿翩翩,足迹遍及江浙皖一带。他曾寓居青浦(今上海青浦)、到过淮泗,又历游伯父陈卓为官之地宛陵,写下了《疏影》、《暗香》等著名词作,但以盘桓临安的时日最多。

宋理宗景定年间( 12601264) 参与杨缵、张枢等组织的“临安吟社”,互相唱和,在景定四年(1263)创作了著名的“西湖十咏”。

在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漫游生活后,陈允平在恭宗德祐时( 12751276) 又重新出仕,任沿海制置参议官一职。这是陈允平有记载以来第三次为官,也是最后一次。据袁桷《先大夫行述》载: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( 1278) ,陈允平被仇家告发“约苏刘义谋复宋”,遭围捕入狱,幸被曾经的同僚袁洪照顾。这次牢狱之灾对陈允平的打击确实不小,出狱后他闭门不出,为他山中的住所取名为“万叠云”。陈允平出狱后本隐居山中,但入元后不久又应征“人才”北上大都;后来再辞官回里隐居。北上、南归的具体时间均不详。尚未南归之时,好友周密王沂孙各有《高阳台》词怀之。陈允平没有参加《乐府补题》的唱和,南归后也没有再和故友来往,隐居山中而卒。

陈允平卒后,张炎作《解连环·拜陈西麓墓》词以悼之:“句章城郭。问千年往事,几回归鹤。叹贞元、朝士无多,又日冷湖阴,柳边门钥。向北来时,无处认、江南花落。纵荷衣未改,病损茂陵,总是离索。 山中故人去却。但碑寒岘首,旧景如昨。怅二乔、空老春深,正歌断帘空,草暗铜雀。楚魄难招,被万叠、闲云迷著。料犹是、听风听雨,郎吟夜壑。”

成就

陈允平是格律派词家。青年时代即与张枢、李彭老及周密等酬唱。词学周邦彦,刻意摹仿。《西麓继周集》120余首,皆和清真词韵。《日湖渔唱》又喜改换韵脚的平仄,可见其精于审音。填词以平正和雅、清婉绵丽为特色。所作《西湖十咏》颇见寄托。如"御苑烟花,宫斜露草,几度西风弹指"(〔齐天乐〕《南屏晚钟》)等,伤时念乱,凄恻感人。其他如"琴心不度春云远,断肠难托啼鹃"(〔绛都春〕)、"玉宇无尘凉似水,销不尽,许多情"(〔糖多令〕),或疏或密,并饶风致。南宋陈思《两宋名贤小集》记载陈允平“才高学博,一时名公卿皆倾倒”,“倚声之作推为特绝”;南宋周密《绝妙好词》选录西麓词9首,名列第7位。

陈词偏重艺术形式,颇为清代浙派词人所推崇。清代曹庭栋《宋百家诗存》称陈允平“清风劲节,世尤高之”;清代朱彝尊编《词综》,选录其词23首之多,名列第11位;清代陈廷焯《词则》收录西麓词17首,名列第12位;据唐圭璋《词话丛编》统计,清代有20部词话都提及陈允平,其中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对陈允平的词最为推重,共有15条谈及且多是褒奖之辞,推许他为"词中上乘";梁令娴《艺衡馆词选》收录西麓词9首,在所选南宋52人中名列第7位。但常州派的周济却斥为"疲软凡庸,无有是处。书中有馆阁书,西麓殆馆阁词也"(《介存斋论词杂著》)。在现存约200首词作中,祝寿、咏物与和韵之作占了绝大部分。

诗作

    【小楼】

 

寒空漠漠起愁云,玉笛吹残正断魂。

 

寂寞小楼帘半卷,雁烟蛩雨又黄昏。

 

   【登西楼怀汤损之  

 

杨柳飘飘春思长,绿桥流水绕官墙。

 

碧云望断空回首,一半阑干无夕阳。